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本信息公开 / 计划报告

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征求《理县乡村振兴方案》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11-01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相关部门: 

    按照县政府主要领导安排,现将《理县乡村振兴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提出意见建议,并于201810231000前,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通过党政网发送至政府办。 

  

附件:理县乡村振兴方案 

                   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1022日       

 

附件 

理县乡村振兴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切实推动《中共理县县委关于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中央、省委、州委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新任务落地落实的决定》、《中共理县县委关于高质量推进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示范地建设的决定》,现结合理县情况,将细化完善方案报告如下: 

一、理县乡村振兴 

(一)前期规划 

按照多规合一、绿色生态、城乡融合、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理念,把握突出农村特点、注重农业特色、保留农民本真、城乡融合发展的原则,按照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文则文的布局,结合理县情况编制理县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年),制定与理县发展规划相对应的县域乡村规划,乡镇村规划体系和细化方案。 

牵头单位:县发改经信局 

协助单位:县委农工办、县民宗局、县扶贫移民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住建局、县环林局、县交通局、县农牧水务局、县文体广新局、县旅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产业兴旺 

1.推动农业结构升级换代 

分区分层推广适宜品种,规范化标准化推进一批特色水果、精细蔬菜、特种养殖示范村,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实施农业品牌化建设,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着力打造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推动有机农产品实现的突破,擦亮理县大白菜、车厘子、红富士苹果、青红脆李、优质肉兔等净土阿坝子品牌。 

牵头单位:县农牧水务局 

协助单位:县委农工办、县科技局、县民宗局、县扶贫移民局、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打造全域旅游产业 

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农业资源和浓郁的乡村文化资源,推动米亚罗镇、古尔沟镇、朴头镇、薛城镇、桃坪镇打造富有活力、宜业宜居、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建设完善商业配套、旅游服务、综合集散等服务功能,提升集镇辐射带动作。依托现有乡村旅游带格局,逐步向高山远寨延伸,推动增头、沙吉、休溪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鼓励民间爱好者建设乡村博物馆,保护传承藏羌文脉,优化提升村容村貌,打造一批特色羌村、风情藏寨、文化村寨,提高住寨子的品质。 

牵头单位:县旅发局 

协助单位:县委农工办、县发改经信局、县民宗局、县扶贫移民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农牧水务局、县文体广新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壮大第二产业 

深化农旅互动的电子商务工程,盘活荒山荒坡、闲置农房、集体土地等资源,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一批生态农庄、家庭农场、优质牧场、加工企业,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集体产业发展,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致富奔康。 

牵头单位:县发改经信局 

协助单位:县委农工办、县民宗局、县扶贫移民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农牧水务局、县文体广新局、县旅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建四向通道 

按照提升东西、打通南北、畅通内环、连接外环的思路,打造汶马高速、国道317线两轴最美景观大道,加快理小路、理黑路、理茂路三支生态景观通道建设,推动米亚罗至上孟县域环线景观通道建设,强化乡村道路提档升级,构建内联外畅、四向通达、安全便捷”旅游线。 

牵头单位:县交通局 

协助单位:县委农工办、县发改经信局、县民宗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农牧水务局、县旅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打造全域生态,建设生态宜居 

1.坚守生态保护红线 

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持续巩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草)成果,划定人工绿化区域,深化推进绿化全县行动,按照景观化、特色化原则,因地制宜开展植树造林、补植补造,推动汶马高速等重点工程破损生态修复,实施互通节点绿化美化工程,鼓励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实施荒山荒坡植树造林,力争年新增绿化面积2000亩,到2022年绿色生态廊道达到270公里,建成干旱河谷百里绿色走廊。 

牵头单位:县环林局 

协助单位:县发改经信局、县国土局、县交通局、县农牧水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严守环境质量底线 

环境质量只能变优不能变差为底线,深入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土壤污染防治等,严格废气排放监管,严格管控扬尘污染,严禁工业废水、工程弃渣、餐厨废物等生产性废弃物直排,推进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全面推进土壤面源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到2022年,环保督察问题全面整改到位,让理县的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 

牵头单位:县环林局 

协助单位:县委农工办、县发改经信局、县住建局、县农牧水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建设宜居乡村 

按照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原则,以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为抓手,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为重点,推动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和粪污治理、农村污水垃圾治理行动,健全行政村常态化保洁制度,建立保洁员、清运员、监督队伍,落实户收集、村统收、乡镇运输、县级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确保农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提升乡村卫生水平,满足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基本需求。 

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协助单位:县委农工办、县发改经信局、县民宗局、县扶贫移民局、县国土局、县财政局、县农牧水务局、县文体广新局、县旅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突出文化振兴,深化乡风文明 

1.挖掘优秀传统民族文化 

充分发挥文化院坝、农家书屋、远教平台等阵地作用,加强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挖掘传承,鼓励支持民间文艺团队发展,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丰富文化产品供给,着力推动文化创意、民族演艺等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加快构建人心归聚、守望相助、精神相依的共同家园。 

牵头单位:县文体广新局 

协助单位:县发改经信局、县教育局、县民宗局、县财政局、县旅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突出人才振兴 

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依托浙江、遂宁对口援建资源,拓展定向培养、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等多种方式,吸纳引进专业紧缺人才、农村骨干人才,为理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力。同时按照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总要求,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农民夜校等阵地作用,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带动能力强、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全面提升农村整体致富能力。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协助单位: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农牧水务局、县文体广新局、县旅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强化基层建设,推动治理有效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突出理县各村党组织核心功能,健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和群团组织等广泛参与的村级治理架构,加强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协助单位县纪委、县委政法委、县人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建立农村德治体系 

加快建立法治为本、德治为先、自治为基的基层治理机制,依托孝、善、和、俭活动,推行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性,激励群众孝老爱新、以和为贵、忠于国、忠于党和人民,构建守信为荣的社会环境。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协助单位县民宗局、县文体广新局、县妇联、县文联、县人大(转软实力办)、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薛城镇乡村振兴 

(一)规划 

按照突出特色、彰显优势、协调发展的理念,高质量推进薛城镇全面振兴,推动农文旅融全发展,加快薛城县城副中心建设,不断增强其城镇集聚功能。 

牵头单位:薛城镇人民政府 

协助单位:县委农工办、县发改经信局、县民宗局、县扶贫移民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农牧水务局、县文体广新局、县旅发局 

(二)责任分工 

1.县交通局负责落实村道和县道的提档升级,重点是加宽道路,增设错车道。 

2.县农牧水务局负责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果业和畜牧特色,适当发展林下蔬菜产业;负责完善农村灌溉工程,负责机耕道硬化。 

3.县住建局负责村内厕所升级,村内污水处理,村庄环境和风貌建设。 

4.县扶贫和移民局负责项目资金安排落实,负责贫困户脱贫致富政策落实。 

5.县委农工办负责幸福乡村建设。 

6.县文体广新局负责文化、体育事业落实。 

7.县旅发局负责微景观的建设。 

8.县民宗局负责民族团结事宜。 

9.县国土局负责建设用地规划统畴。 

10.县发改委负责农村企业建设和项目安排。 

(三)主要建设内容 

1.乡村农业产业 

依据薛城镇各村的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基础,结合乡村产业发展趋势,明确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优化镇域农业产业布局。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挖掘梳理各村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历史文化资源要素尤其是嘉绒藏族和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俗文化等,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 

1)种植业 

都市农业:以较场村、马山村、欢喜村为主,扩大有机生态蔬菜、花椒和以青红脆李、甜樱桃为代表的水果种植的产业规模,提供采摘品尝、农业体验、休闲游憩等服务。 

设施农业:以箭山村、水塘村、甲米村为主,依托箭山村苹果示范园、水塘村甜樱桃示范园、甲米村大白菜新品种示范园、甲米村羊肚菌试点基地、甲米村娃娃菜基地、牛心甘蓝新品种示范园等,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种植大棚蔬菜、有机蔬果,保障农户持续增收。 

生态农业:以塔子村和甲米村、木塘村、南沟村中林地资源为主,发展经济林种植、林下种植等生态农业。 

草场种植:以塔子村北部草地资源为依托,发展苜蓿种植、饲料草种植产业,保障牧民增收、草原增绿、牧业增效。 

粮食种植:依托大歧村、小岐村、箭山村、甲米村的基本农田,种植粮食作物,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基础,保障全县粮食安全。 

2)养殖业 

规模养殖:以沙金村为主,依托种养殖合作社,大力发展鸡、小耳黑猪养殖产业。培育黄河鱼、雅鱼养殖产业,发展钓鱼休闲产业。 

畜牧产业:以塔子村为主,发展高山牧场养殖产业。 

3)农业旅游服务产业 

依托特色农业,通过特色错位发展,区域联动发展,旗舰项目带动等,培育发展农业旅游服务产业。依托当地居民的已有住房,发展民宿接待服务。 

较场、沙金、马山村:都市农业及民俗文化体验旅游。 

塔子、甲米村:嘉绒民俗生态旅游片。 

水塘村:阳光农业体验片。 

南沟村:浮云森林高山民俗体验片。 

大歧、小歧村:羌文化民俗体验片。 

箭山、欢喜村:绿色生态农业观光片。 

2.乡村体系建设 

明确镇区和村庄的职能结构,构建镇域镇村体系等级结构,预测镇区和村庄规模结构,确定镇村体系的空间布局结构。 

1)空间结构规划 

在全镇域范围内构建起一心两点,两轴两片的村镇空间结构。 

一心:较场村 

两点:甲米村、箭山村 

两轴:沿国道317的乡村振兴主轴,包括欢喜村、马山村、大歧、小歧村;沿沙金-甲米线的乡村振兴次轴,包括沙金、水塘、甲米。 

两片:指北部林场牧区片和南部高山林场片。 

2)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按等级分类: 

一级城镇:薛城镇(较场村) 

二级中心村:甲米村、箭山村 

三级基层村:沙金村、较场村、马山村、水塘、南沟、大歧、小歧、欢喜、塔子村 

按类型分类: 

城郊融合类——沙金村、较场村、马山村; 

聚集提升类——水塘、南沟、大歧、小歧、欢喜、箭山村; 

特色保护类——甲米村、塔子村。 

其中,城郊融合类村庄应综合考虑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集聚提升类村庄要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薛城镇这类村庄在种植业、养殖业有较明显优势,可以继续专注在农业方面,强化主导产业支撑,发展好现代农业并结合旅游发展,支持农业、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这类村庄,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在产业方面,在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基础上,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按职能分类: 

文旅型:较场村 

农旅型:南沟村、甲米村 

农(牧)业型:沙金村、马山村、水塘、南沟、大歧、小歧、欢喜、箭山村、塔子村 

3.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定位,完善提升乡村道路交通、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方面因地形限制,大部分村都只有一条村通相连,规划将有条件的区域将通村主路拓宽至4.5米,无拓宽条件的,需沿途增设错车道。理顺薛城镇对外交通,为确保道路安全性,规划在镇区西侧增加一处与G317联系的通道,形成进出镇区的双通道。按三级公路标准改造提升薛孟路。大力实施11个村通村公路硬化工程,整理现有通村公路,使线形更加顺畅。实施自然村内各组间联系道路及主要机耕道硬化工程。结合公服设施、旅游景点、农业产业体验区等,在村内设置停车场,以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市政设施方面,按照区域统筹、共建共享、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提出乡村设施分级配置内容及标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人口规模和产业特点,确定乡村道路交通、供水排水、能源供应、通信环卫和防灾减灾等各类基础设施的规模、建设标准和选址意向。 

计算各村生活生产用水需水量、污水收集量、电力负荷、电信用户数、环卫设施规模。确定供水设施规模、数量、选址;确定污水处理方式,确定污水处理设备规模、数量、选址;确定变压器等级、容量;确定垃圾处理方式,明确垃圾去向;确定乡村消防、防洪、抗震等级及相应措施。建立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变压器、高位水池、污水处理设备等市政工程项目库。 

4.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目前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基本满足村民需求,多数行政村均配有村委会、医疗点、活动室、全民健身场地,但旅游接待设施不足,急需改善。结合各村规模和发展分类,考虑各村实际及未来发展需求,基于设施需求规模预测,结合设施服务半径、使用频率和服务人口规模,完善公服设施。如各村较突出的需要增加或提升日间照料中心,结合人口规模预测适当增加幼儿园等设施。 

5.乡村生态景观建设 

结合各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特色,制定乡村生态景观规划,构建乡村生态空间格局,划定山体、水体、林地等保护控制线及管控要求;制定乡村绿地景观规划,提出乡村绿化美化的措施,提出镇域村庄风貌管控分区及指引;制定生态修复规划,明确需修复的山体、水体及修复措施,提出合理的山体及水体利用模式和要求。 

6.历史文化保护建设 

挖掘薛城历史文化,梳理薛城镇镇域古镇、古村落、古民居、古遗址和古树名木资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结合资源特色及保护问题,提出保护目标、策略、保护与展示利用的措施。 

挖掘薛城筹边文化、红军文化及嘉绒藏族、羌族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保护薛城古镇,梳理和保护日落寨、丫巴寨等古村落、古寨遗址及藏羌古民居,保护水塘、箭山等古遗址、墓群,加强各村古树名木的梳理和挂牌保护,保护和传承嘉绒藏族、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羌绣、唢呐子、羊皮鼓等历史文化资源。 

7.村庄建设 

   结合各村资源特征、现状发展问题,提出各村产业指引、村庄空间布局、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农业设施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整治包括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安全防灾、厕所改造和农房改造及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措施。并结合实施时序建立项目库。 

  以具有代表性的甲米村和箭山村为重点村。甲米村作为深沟远寨村落,结合其资源特征定位为民俗生态旅游型村落。依托孟屯河谷景区开发,充分挖掘文化和生态资源,与塔子村共同开发资源包括小沟溪流资源、彩林、九龙池、原生态古村落(日落寨、丫巴寨),开展避暑疗养、漂流、古藏寨观光体验、嘉绒民俗文化体验等,成为孟屯河谷游线上的新的旅游节点。围绕其发展定位,完善提升村庄的旅游接待基础设施,如道路局部拓宽增加汇车场地,设置停车场、公厕等设施,解决应对未来旅游发展形成的垃圾、污水处理等问题。对村庄风貌进行提升整治,将部分风貌不佳的建筑恢复为传统地域建筑风貌。 

箭山村作为高半山村的典型,结合其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定位为绿色生态农业型村落,以绿色生态农业为主(红脆李、苹果、花椒种植及绿色养殖),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民俗体验等。围绕其定位,重点完善农业生产、流通等设施,包括农业灌溉设施、农业防灾减灾设施、农业信息化设施、农村绿色农产品电商服务站、农村物流站点等;此外,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包括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和农房改造及村容村貌整治等。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